日期:2009-07-09 10:47:00
痛风,在医学上被定义为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病人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出现单一关节的急性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尿酸盐形成痛风石沉积,以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等。
目前,痛风已是一种常见病,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人常不小心被它忽悠了。
忽悠话语一:脚趾肿痛,只是无名肿毒而已
“受骗”故事:
吴文已近40岁,近5年的体检报告均提示血尿酸升高,但他毫无不适,就没有在意。
最近,每逢应酬饮酒后当晚,他的足部第一关节就会发红、肿胀,疼痛难忍。他赶紧到当地诊所就诊,医生告诉他,这只是“无名肿毒”而已,给他静脉滴注青霉素,过了3~5天,果然完全好转。
可是,脚痛症状却反复发作,而此时青霉素的效果已不明显,过了10天,肿痛仍无减轻。
反忽悠:
这其实是较典型的痛风:起病初期,受累关节(大脚趾、足背)局部出现显著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此时为急性期,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因而错误地使用青霉素治疗。
痛风属于无菌性炎症,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病人开始用青霉素后,疼痛有所减轻,便以为药物有效,其实是被忽悠了,因为痛风早期发作有自限性,即使不治疗,也会在3~10天内自行缓解。
忽悠话语二:痛风发作,要马上降尿酸
“受骗”故事:
32岁的许明进食海鲜的当晚,足部大脚趾突然肿痛,并逐渐加重,一夜未眠。第二天,他到医院就诊,抽血化验提示血尿酸达720微摩尔/升,被诊断为痛风,于是用痛风药物(双氯芬酸和别嘌呤醇)治疗,居然不奏效。
反忽悠:
有些医生及病人会急切希望把升高的血尿酸迅速降至正常范围,以为血尿酸正常后,痛风发作也会停止。
其实不然。尿酸水平的骤然降低,有时反而会加剧痛风的发作。因为血尿酸突然降低,会导致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也叫“转移性关节炎”。
因此,在痛风急性期,不要一开始就用降尿酸药(如果病人原来一直服用降尿酸药,可按原剂量继续服用)。待关节肿痛缓解2~4周后,再开始服用降尿酸药。
忽悠话语三:打一针,马上见效
“受骗”故事:
正当壮年的阿武,最爱喝酒吃肉,而每次饮酒后,关节炎就会发作,只要去当地的小诊所“打一针,马上见效”。他感觉挺方便,于是关节炎一发作就去打针。
近一年来,他显得越来越胖,双手指关节、足部也出现结节,且逐渐增大并溃烂,还流出一些豆渣样的东西。
反忽悠:
正确的痛风治疗,一般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及一些中成药(如痛风定胶囊)来控制症状。而阿武经常打的针,估计是糖皮质激素(即百姓常说的“激素”)。
激素确实能缓解一时痛楚,但只适用于常规药物无效时,或不能耐受,或严重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若长期使用,可造成肥胖、骨质疏松、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况且,激素对血尿酸无降低作用,反而可能使血尿酸升高。
忽悠话语四:血尿酸正常,不是痛风
“受骗”故事:
陈莉的关节炎不时发作,医生怀疑是痛风,但血尿酸检查却正常;急诊医生也说可能不是痛风,但仍建议她到风湿免疫专科作进一步检查。
结果,专科医生仍诊断为急性痛风,并给予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症状很快得到控制。
待关节症状缓解后,她再次复查,发现血尿酸升高了。
反忽悠:
急性痛风发作时,约1/3病人的血尿酸水平可以“正常”,但这并不能否定痛风的诊断。因为痛风发作时,剧烈的疼痛会使人产生应激反应,而后产生内源性激素,促进血尿酸的排出,造成血尿酸正常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