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12-11 10:26:46
根据一项全国调查表明,目前,家政服务员存在的困难包括:工作时间比较长,休假比较少,大约35%的家政工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左右;大多雇主家庭不会支付加班报酬。60%以上的家政工未参加任何种类的保险;未与家政服务机构或雇主签订合同的家政工所占比例较高。同时,由于工作环境的封闭性,家政工受到性骚扰或虐待无法为公众所知,甚至在服务过程中会发生债务、被拐卖、人身自由受限制或身份证件被扣押、被强迫劳动等问题。另外,工资拖欠、服务纠纷等问题时有发生。
与之相对应的是,50%以上的雇主对家政工服务不满意,认为家政工服务不到位,技能差、生活习惯不同等,家政市场存在较大的供不应求,特别是供不适求的问题。
全国妇联
培训合同保险报酬都得有
让家政人员“体面”地工作
本报陆续推出“找保姆不容易”系列报道的同时,由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家庭服务社会化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召开。记者随后采访了参加这次会议的天津市妇联家庭服务公司副总经理陈玲,她介绍:这次论坛上一个特别重要的主题就是让家政人员“体面劳动”,这种“体面”首先从消除歧视,建立职业尊重开始,同时要让他们享受应有的福利待遇和劳动保障,安心工作。发展家庭服务要以“八有”为重点,实现家庭服务业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服务有标准、工作有报酬、参保有办法、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要想让这个行业适应社会的发展,家庭的需要,首先要保证从业者能乐于安心地从事这个职业。
论坛上,专家和来自全国的家政服务机构都认为,家政行业在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亟须规范和立法。这种立法不仅应明确规定家政公司、雇主、家政工的权利与义务,也应对家政工的劳动权益保护进行明确规定,如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劳动强度与劳动保护等。有法可依,让雇主的消费风险和家政工的职业风险都降低了。把维护好家政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才能促使家政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而要维护好家政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根据家政行业特点制定特殊劳动标准,并对“母婴护理师”“月嫂”等特殊专业的服务作出规定。例如普通劳动者标准工作时间为每日不超过8小时,这在家政工的特殊服务领域很难适用。因此,需要专门规范。
用户经验
没保姆的日子要有“应急预案”
在这次调查中发现,请保姆的用户大都在30岁至50岁,请保姆是照顾孩子和老人。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忙于事业,如果没有一个帮手,孩子没人看,老人没人管。在找不到保姆的时候,用户应该怎么办呢?不少家庭也提出了克服困难的建议。
比如,老人帮助年轻人照看一下孙辈,这在天津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老人克服自己的困难帮子女带孩子。可如果老人身体不允许或是远在外地,可以尝试在社区里找“托儿户”,这种方式不是把保姆请进家,而是把孩子“寄存”在别人家,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找到提供服务的人员。再有,年轻人应该学会一些家务,没有保姆就训练自己动手。
如果是家里的老人需要照顾,那么就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养老方式,因为,目前本市的社区养老、民家养老等事业都在发展,养老事业的发达,也可以为保姆难找“减压”。如果家中的老人实在离不开人,有些家庭还可以选择“家庭成员做保姆”的形式,也就是找出一个合适的家庭成员放弃工作,在家中照顾老人,整个家庭为其支付工资。这样的方式目前在一些家庭中运作得比较成功。如果您家里确实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保姆,那么一定要先有一个合适的应急预案。
多方建议
让保姆有尊严
让用户有保障
连续两天,本报从家政工作的服务人员和用户双方面,透视了天津家政市场上存在的供需矛盾。解决找保姆难,需要多方的努力,让保姆安心工作,快乐工作,让用户踏实用人,用合适的人。这是双方最大的愿望。几天来,也有大量的读者和家政从业人员给我们提出相关建议,本报记者也采访了家政行业专家,如何让家政市场变成真正的解忧行业,面对现在保姆供不应求的现状,如何解决实际困难,大家都有话说。
用户说
1、要对保姆进行规范培训,应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考核,统一证书。
2、多增保姆引进渠道。
3、规范家政市场,家政公司不仅是中介,还要为保姆提供相应的保险和劳动保障,让他们能安心工作。优质家政公司,在资金、场地、办照、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
4、要有正规的合同,规范双方权利义务。
保姆说
5、我们只要求享受到和普通企业职工一样的劳动保障。
6、自己能和企业职工一样有正式的劳动合同。
7、需要给自己的工作性质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现在,做保姆不是合同工,也不是临时工,觉得非常别扭。
8、家政公司能成为“员工制”,自己是家政公司的员工,公司能为自己缴纳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
9、自己得到应有的培训、考核,提高职业技能。
10、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或是节假日,加班能得到相应报酬。
11、用户能对自己的工作给予足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