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8-14 09:46:19
误区一:不及时做产后康复
很多妈妈认为产后42天,月子就坐完了,不需要再做产后康复了。即使她们有做产康的需求,但是面对刚出生的宝宝,常常会有一种错觉:“反正自我感觉还是挺好的呀,我的身体我最了解了,产后康复?再说吧”
然而,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吗?
在分娩后的42天,产妇都需要去医院做一次例行产后检查。不管检查的结果轻重如何,都是需要做产后康复的!
1、因为妊娠对女性盆底肌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如果不做产后康复,这种损伤是很难自我修复的;
2、不及时的做产后康复,盆底肌功能就不能得到恢复,很有可能造成漏尿(压力性尿失禁)、阴道松弛、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脱垂、阴道脱垂)
3、即使近期内没有或很少出现上述症状,也会让产后妈妈们步入中老年后突显,到那个时候再做康复,为时已晚!只能通过手术,不但不能根治,还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误区二:急于腹部塑形
面对生完孩子后的大肚腩和松弛的皮肤,很多妈妈都是非常抓狂的,想要赶快通过运动塑形恢复自己的身材,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过早地腹部塑形可能会带来二次损伤!
1、首先,对于产后有腹直肌分离的妈妈,通过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方式锻炼腹肌,燃烧腹部脂肪,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加重腹直肌分离。在孕期,产妇的腹直肌会被逐渐增大的胎儿撑开,造成腹直肌分离。腹肌力量一旦减弱,孕妇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就要动用更大的腰背部肌肉力量,长此以往,腰背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休息,因此产后腰背痛非常普遍。
在腰背部肌肉的牵拉功能没有恢复前,不适合做腹部塑形,否则还会加重腹直肌分离。
2、其次,盆底肌经历了怀孕和分娩的重创,产后早期尚未完全恢复,高强度的腹肌锻炼,会使腹压增加,对于盆底肌来说等于雪上加霜。
对一些妇女而言,反复增加腹内压力或者一个突然的负重(咳嗽、体重物)可能会导致盆底损伤,甚至出现漏尿或器官脱垂。
许多产妇没有意识到产后盆底康复的重要性,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如何恢复身材上。而对于盆底功能较差的妈妈,着急先进行腹部塑形往往会加重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并且也耽误了治疗。
因此,新妈妈们应当根据产后42天检查结果,如有盆底问题,应先进行盆底康复。等到盆底肌力量有所提升,再进行腹部塑形,这样的塑形才会更安全、更科学。
误区三:剖宫产不需要做盆底康复
怀孕时,随着胎儿体积和重量的增大,孕妇的重心由腰骶部下降到盆底,腰骶部的脊柱前弯,腰椎向前突出,盆底也承受了更大的重量。
因此,不管是剖宫产,还是顺产,这种盆底损伤都是存在并且相等的。另外剖宫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女性的盆底,对于盆底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况且剖宫产就万事大吉了吗?它所导致的后遗症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子宫疤痕修复不良及感染等,也会给产后的妈妈带来很多痛苦。因此,不管选择顺产还是剖宫产,都需要做盆底康复。
误区四:等生完二胎再做盆底康复
在全面二胎的时代,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妈妈缺乏分娩的保健知识,更是容易陷入误区。比如,我还要生二胎,现在不着急,等生完二胎再做盆底康复。
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你的身体等不及!
女性的盆底肌肉像一张弹性的吊床。怀孕、分娩的时候,胎儿逐渐压迫、撑开这张吊床。盆底肌肉松弛在怀孕时就已经发生,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无法避免。而妈妈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产后及时恢复吊床的弹性。
而有些妈妈,生第一胎时盆底松弛得不太严重,就没放在心上。
到了第二胎,生宝宝似乎比之前还要快,盆底的肌肉和筋膜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被撑开了,相当于在第一胎损伤的基础上又加了把力。因此,恢复起来也更吃力。
如果对损伤依然置之不理,那么到了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降低,盆底组织更加松弛,没有弹性,那么二胎的妈妈此时盆底所受的损伤可是层层累积了,就更容易发生盆腔器官的移位,如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等,严重者最后只能选择手术治疗,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