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市场的两难尴尬
日期:2004-08-07 23:56:00
市场报记者 陈辉
导读:家里的宝宝没人带,家中的老人没人陪,家里的卫生没人搞,家中的杂事没人做……20年成熟不起来的家政服务市场,让急等家务用工的人大失所望。家政服务市场发展不起来难在那里?社会寄予厚望的家政服务业为何如此尴尬?
大中城市家政服务公司经营的中介业务,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形容再恰当不过。早几年,城市中屡禁不绝的马路保姆市场已经难觅踪迹。雇主挑家政服务员已悄然变为家政服务员挑雇主。宁闲不做,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不将就、不凑合的胸中成竹。欲聘家政服务员的城市居民只能长吁短叹,找家政服务员难,找个中意的家政服务员难上加难。
家政服务员为什么紧缺?十几年后我带着这个疑问,重新走进了北京三八服务中心的交易大厅。一切恍如昨日,熟悉的大门,熟悉的长椅,熟悉的议价方式,熟悉的三方签署合同……多年前,我为小孩找保姆时的场景历历在目,丝毫未曾改变。太不可思议了,在不断变革的中国,居然有一个自形成之初就完全市场化的行业,经过十几年的风雨沧桑没有改变,依然停滞在初始状态原地踏步。家政服务业的这种裹足不前,给城市带来的就是家政服务员供不应求。尤其是那些有特殊困难的家庭所需要的住家服务员严重不足。家政服务员紧缺,已经成为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据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统计,北京目前已有1000多个家政服务公司。由于没有家政服务员的来源,依然无法解决京城家政用工的紧缺难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家政服务员紧缺的原因
家政服务员紧缺的原因众说纷纭。各地有各地的情况,各地有各地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一个共同的难点,就是随着家政服务需求的增长,从业人员的增加跟不上。做过家政服务员的人大批淡出改行它奔,新进入这一行的后来者寥寥无几。入不敷出,家政服务员紧缺就成为必然。为什么没有人愿意从事家政服务业?原因很简单,一个是没有成才的希望,一个是没有致富的可能。用北京三八服务中心经理张先民的话说:家政服务员的月工资从百元左右起步,至今顶到头是600元,而且每个月肯出600元聘家政服务员的并不多。试想,20年前就做家政,做到什么时候人家也说你是个保姆,收入大幅提高想都别想。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通过进城打工学到了技术,增长了才干,积攒了资金返乡创业,成为农村外出打工致富的模范。甚至有些破烂王、职业乞讨者也衣锦还乡,建起了自己的乡间小楼,过上了小康生活。身边活生生的样板,左右着农村青年进城择业的取向。很可惜,在众多的模范和样板中,没有一位是靠做家政服务出人头地的。相反,由于城乡的经济差异、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差异,进城做过家政服务的农民工很难与雇主家庭相融合,带着委屈和不满的居多。他们返乡后的言行,必然对后来者的择业取向产生影响。正面的样板和模范没有,反面的不满和微词颇多,这就是后续进城的农民工不愿意做 家政服务员的原因。
短视加剧家政服务员紧缺一方面进城务工者看不到成才和致富的希望,不愿意做家政服务;一方面城市家政行业缺少行业规划,没有服务准则,过于看重眼前利益,也加剧了家政服务员的紧缺。采访中,记者遍寻家政行业规划、家政服务准则、收费标准等起码的行业规范文件不得,听到最多的是泛泛空谈和强调客观条件的牢骚。就家政服务员月工资400元至600元相对应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记者请几家较有影响的家政服务公司拿出明细清单,竟然一家也拿不出来。公司方面的答复基本上是双方协商议定。在一个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的服务市场上,每一个服务价格档次下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应该不同,怎么可能只有价格而没有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的交换。难怪一位待聘的姑娘说:几百块钱就雇一个奴隶到家里什么都干,想得美。话虽然说得刻薄,理却讲得相当明白。姑娘知道,只有月工资而不限定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吃亏的是自己。
比较正规的家政服务公司尚且如此,那些一套桌椅、一部电话的服务中介更是只顾赚钱。雇主与服务员之间一旦发生服务纠纷,吃亏的往往是服务员。中介夹在雇主与服务员之间,往往是谁软捏谁,左右和稀泥,息事宁人,最终都是以服务员被扣工资了事。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的含混不清,逼着家政服务员使尽浑身解数找个好人家,无休无止的换主,更加剧了家政服务员的紧缺。众多服务中介公司为了眼前的利益,谁也舍不得在前期投入资金对服务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和安全培训,更别提为了公司自身的发展,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作为公司未来的人才中坚。在这些公司看来,服务中介只是挣过手的中介费,而不是在从事技能型人才的经营。记者走过多家家政服务公司,没有见到一个公司有家庭常用设备使用技能培训室,一些公司宣称在外省建有培训基地,这些基地是否存在,只有天晓得。从媒体不断披露的因家政服务员操作家电引发的伤亡事故来看,家政服务员岗前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明显不足。
市场各方利益难平衡
家政服务市场自发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计划体制之外的完全市场化的市场。最初参与市场的只是供需双方,以自由议价的方式进行交易。之后,为了规范家政服务市场,街道办事处和各级妇联开始介入,在供需双方牵线搭桥,有组织地从农村输送家政服务员进入城市,逐渐成为家政服务市场里的中介服务组织。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大部分街道办事处和妇联淡出这个市场,不少个体和私企乘机介入,形成了今天的服务中介公司。
勿庸讳言,家政服务市场人员流动快,经营难度大,利润有限且不稳定,涉足其中的多是实力不强的个体和私企。多数服务中介公司只是租一间小屋、置几套桌椅、装一部电话便开张营业,维持日常开支平衡已经不易,再难有精力和财力关心市场、培育市场、发展市场。参与市场的主力机构如此羸弱,家政服务市场发展缓慢也就不足为奇了。
欲聘家政服务员的城市家庭,绝大多数都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家庭困难,款爷款姐较少。这些家庭收入不高,困难不小,生活负担沉重,希望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聘方出价雇工时考虑的是自身的支付能力和实际支出。一说到家政服务员收入低,大部分雇过工的家庭都会说:那几百元工资是服务员的干落儿,他们在我家里吃住,一个月的日常消费还要几百元。雇主这么一算就很明显,家政服务员的实际月收入并不低。
待聘的家政服务员自己也有一本帐,他们说雇主又不是长期固定用我,除了工资,其它行业的各种额外福利一概没有,这几百块钱比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高不了几十,那我还不找一个生活条件好,活轻省的家去干。待聘家政服务员希望多挣钱,少干活,不受罪。
坦率地说,家政服务业比起其它行业来说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行业优势。许多地方,家政服务员的月工资水平确实离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不远。在一个自由选择职业的社会里,人们当然涌向优势明显的行业就业,弱势行业只能是最终无奈的选择。这就是市场经济,这就是市场的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确找不到任何理由去责难参与市场的任何一方。
家政服务市场的两难就在于,出价方受家庭经济条件制约,不可能大幅度提高雇工价格,只能小步慢涨;而要价方致富欲望强烈,等不及慢涨。双方一时谈不拢,要价方只好去更有魅力的行业探探险,期望实现自己的发财梦。
家政服务市场的尴尬就在于,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家政服务需求迅速上升,但愿意从业的人员却越来越少。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却因为从业者严重不足而难以实现。社会对家政服务业抱有厚望,可家政服务业却是人们最不愿意从事的行业。面对上门聘不到家政服务员的顾客,家政服务公司的答复很无奈:没人愿意干,我们也没辙。
家政服务市场的两难尴尬就在这里,细说起来,参与市场的各方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谁都不容易。但各方都觉得自己亏,期待对方给予更多的优惠。供需双方僵持不下,没辙的就只能是急等用工的城里人。北京市三八服务中心经理张先民举了一个实例说:一个文化水平并不高的菲佣在香港做家政服务的月收入不会低于2200港币。而去年,一位内地研究生在深圳从事家政服务,月收入是1800人民币。就这么低,还被不少媒体大肆炒作了一番,好象这个学生捡了多大一个便宜。这就是目前国内家政服务市场的现状。
来源:人民网
责编:吴薇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